人教版一年级数学(全册)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,为此,我们找到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(全册)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,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,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。
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,请关注公众号“桃李文库”回复:“电子课本”
人教版一年级数学(全册)新教材电子课本在线阅读(此为截图版,获取是高清版)
展开剩余85%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,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不仅能帮助孩子打好基础,更能让他们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。以下从基础运算、思维方式、学习行为三个维度,梳理需要重点培养的习惯:
一、基础运算与操作习惯:夯实 “算” 与 “做” 的根基
规范的书写与操作习惯 数字书写工整:一年级重点学 0-20 的数字,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笔顺(如 “8” 要从右上起笔,先写一个圈,再写一个圈,不能写成两个 “0” 叠加),在田字格中占对位置(如 “1” 写在竖中线右侧,“0” 要写得圆润饱满)。初期可通过描红练习,强调 “写清楚、不潦草”,避免因数字混淆(如 “6” 和 “9”、“2” 和 “5”)导致计算错误。 规范使用学具:一年级常用小棒、计数器、图形卡片等学具,要养成 “用完后及时收好”“按规则操作” 的习惯。比如用小棒摆 “7” 时,要一根一根数清楚再摆,不随便扔撒;用计数器拨数时,先确定 “个位” 和 “十位”,再对应拨珠,培养 “有序操作” 的意识。 准确的计算习惯 认真审题,不急躁:做计算题时,先看清 “+”“-” 符号,再看数字(如 “3+5” 不能看成 “3-5”)。初期可要求孩子 “用手指着题目读一遍”,比如 “这道题是‘6 加 2 等于几’”,避免粗心看错。 算后检查:教孩子简单的检查方法,比如加法用减法验算(3+4=7,就想 7-4 是不是 3),减法用加法验算(8-5=3,就想 3+5 是不是 8);也可以 “再算一遍”,对比两次结果是否一致。哪怕算对了,也要养成 “回头看一眼” 的习惯。 理解算理,不硬记:比如计算 “9+4”,不是死记 “等于 13”,而是用 “凑十法”(把 4 分成 1 和 3,9+1=10,10+3=13),通过摆小棒或画图理解 “为什么这样算”,培养 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” 的思维。二、思维与表达习惯:培养 “想” 与 “说” 的能力
主动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分析问题:面对实际问题(如 “妈妈买了 5 个苹果,爸爸又买了 3 个,一共有几个?”),引导孩子不局限于 “直接加”,而是思考 “这是求‘合起来’的问题,用加法”,理解 “问题和运算的联系”。 敢于提问:遇到不懂的地方(如 “为什么 10 后面是 11?”“图形怎么分才公平?”),鼓励孩子问老师或家长,不把疑问藏起来。家长可以用 “你觉得呢?”“我们一起试试看” 引导孩子自己先思考,再共同解决。 清晰表达的习惯 说清 “怎么想的”:做对题目时,让孩子用简单的话描述思路,比如 “我算 8-3 的时候,是想 3 加几等于 8,3 加 5 等于 8,所以 8-3=5”;做错时,鼓励说 “我刚才看错了符号,把‘+’当成‘-’了”。这种 “说过程” 的习惯,能帮助孩子理清逻辑,也方便发现思维漏洞。 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:比如看到 3 个苹果和 2 个梨,引导孩子说 “苹果比梨多 1 个”“一共有 5 个水果”;上下楼梯时数台阶 “1、2、3……”,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,培养 “数感” 和 “应用意识”。三、学习行为习惯:建立 “有序” 与 “专注” 的态度
专注听课与参与习惯 课前准备到位:上课前把数学书、练习本、铅笔、橡皮放在课桌左上角,不玩文具,眼睛跟着老师的演示(如摆小棒、画图形),耳朵听清楚要求(如 “现在请大家数出 10 根小棒”)。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:一年级数学常通过游戏(如 “凑 10 拍手”“图形分类比赛”)进行教学,要鼓励孩子主动加入,比如老师说 “5 的好朋友是谁?”,积极举手回答 “5 的好朋友是 5,因为 5+5=10”,在互动中理解知识。 有序整理与规划习惯 整理学习用品:数学练习本、草稿纸(可用田字格本背面)单独放,做完作业后,自己把学具(小棒、图形卡片)放进指定的盒子里,知道 “小棒放在红色盒子,卡片放在蓝色盒子”,避免丢失或混乱。 按步骤做题:做练习时,先读题目(可小声读),再动手做(如画图、摆小棒),最后检查。比如做 “圈出和左边数量一样的图形”,步骤是 “先数左边有 3 个,再数右边每个选项的数量,圈出 3 个的那个”,养成 “有条理” 的做题节奏。 联系生活的应用习惯 在生活中用数学:比如分水果时 “每人 2 个苹果,3 个人需要几个?”;买东西时 “1 元钱买一块橡皮,3 元钱能买几块?”,让孩子觉得 “数学有用、有趣”,而不是单纯的 “做题”。 记录 “数学发现”:准备一个小本子,让孩子画一画 “今天看到的图形”(如 “我家的钟表是圆形”)、写一写 “今天数的数”(如 “楼梯有 12 级”),培养对数学的敏感度。关键提醒:用 “鼓励” 代替 “纠错”
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反复引导,切勿因一次写错数字、算错题目就批评。可以:
书写进步时,夸 “今天的‘8’写得像小葫芦一样漂亮!”; 主动检查时,说 “你居然发现了刚才的错误,太会思考了!”; 用游戏化方式巩固习惯,比如 “家庭数学小竞赛”(比谁算得又对又快)、“图形寻宝”(在家找正方形、长方形)。通过趣味引导和正向激励,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觉得 “学数学是件有意思的事”,习惯自然会慢慢形成。
发布于:浙江省凯狮优配-个股配资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配资实力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